文化企業品牌升級 重商標也要重商本
2018中國文化企業品牌年會于日前舉辦。會上,中國人民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教授李琛指出,第一,對企業而言,權利是財產,而財產是社會關系。企業要學會梳理創造成果所對應的權益形態。如電影里某個具體的動畫形象可能構成一個獨立的美術作品,其名稱也有可能變成商業標記,被用在水杯、書包等衍生產品上。第二,盡量明晰權利狀態。一般而言,商標注冊后可以取得商標權,但有時即便沒有注冊也不意味著商標得不到任何保護,企業還可以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制度維護自身權利。建議企業在商標使用過程中學會保存相關證據。第三,不要忽視事實形成的商標。如企業長期使用一個包裝裝璜,雖然一開始沒定位為商標,但長期積累的形象令消費者一看到包裝就想到該產品,這也形成了商業標記。這種商標來源包括作品標題、電視節目欄目名稱等。只要能夠起到區分來源的作用,都可以視為商標。第四,商標的價值來源于"商本"。"商本"就是企業的信譽。現在社會上不乏惡意注冊商標之人,他們以為拿著注冊證明就獲得商標所有權。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企業一定要重視商品和商標背后的信譽。
"知識產權保護兩大對象分別是智力成果和商業標記。它蘊含的理念有兩個,一是鼓勵創新,二是鼓勵誠信。"李琛表示,創新和誠信是最重要的市場基石,如果文化企業能夠尊重創新、誠信,重視知識產權,本身就是最好的品牌影響力。
近年來,互聯網催生了很多文化新業態,大大延伸了文化產業的深度和廣度。隨著文化與科技融合日益緊密,文化企業也逐漸迎來品牌升級新機遇。完美世界全球品牌與戰略合作副總裁伊迪表示,在此時代背景下,文化品牌升級是必然要求。從整個產業來講,他認為可以從三方面發力:第一,通過產業鏈的延伸,來提升品牌價值,如文化IP可以延伸到影視、動漫、網絡文學等領域。第二,文化與其他產業深入融合加大文化創新。第三,科技應用開發可增強品牌時尚魅力。文化品牌消費主體以年輕人為主,年輕人對科技的接受力比較強,科技元素的注入以及科技手段的使用可以使文化品牌有較大的提升。(穆青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