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白皮書和十大知識產權案件公布
在4月19日召開的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新聞發布會上,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中國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2017年)》(白皮書),2017年中國法院10大知識產權案件和50件典型知識產權案例同時公布,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庭長宋曉明介紹了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言人林文學主持發布會。
宋曉明介紹說,2017年,各類知識產權案件特別是著作權案件大幅增長。在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中,著作權、商標和專利案件分別為137267件、37964件、16010件,同比上升分別為57.80%、39.58%、29.56%。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五省市法院收案數量占全國法院案件總數的70.65%。
宋曉明介紹說,新類型案件不斷涌現,案件審理難度增大。人民法院充分發揮司法保護主導作用,加大保護力度,積極合理運用知識產權行為保全措施、科學計算損害賠償數額、類推適用相關法律條款等法律手段,不斷提高知識產權司法救濟的及時性、便利性和有效性。同時,人民法院通過具體案件的裁判明確行為規則,為社會公眾提供指引,同時借助各方力量,促使各種糾紛解決方式各盡其能,形成合力,有效化解知識產權糾紛,知識產權審判質效明顯提高。
加多寶王老吉“紅罐之爭”、“茅盾手稿”著作權糾紛案、“路虎”商標侵權糾紛案等知名案件入選了2017年中國法院10大知識產權案件。
另有“匯源”商標侵害案件、法國軒尼詩公司與蓬萊酒業有限公司侵害商標權糾紛案等案件被評為2017年中國法院50件典型知識產權案例。
宋曉明介紹,這些案件都具有典型意義。如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在“路虎”商標侵權糾紛案中,加大馳名商標的保護力度、規制商標惡意搶注行為、引導社會公眾尊重知識產權,彰顯了打擊惡意囤積商標行為的司法態度,體現了對在華外資企業知識產權的依法保護;在“匯源”商標侵害案件中,二審法院將賠償數額從一審判決確定的300萬元提升至1000萬元,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
據悉,在接下來的一周里,圍繞知識產權保護將有一系列精彩活動。
4月23日,將召開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研究中心座談會,聘請專家學者、文化界和仲裁界等各界精英作為研究員,圍繞新時代新理論進行研討,更好地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知識產權強國建設。
4月25日,將發布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案件年度報告摘要。
4月26日,“世界知識產權日”當天,將由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陶凱元任審判長,公開開庭審理克里斯蒂昂迪奧爾公司(迪奧公司)與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商標行政糾紛案。
4月27日,圍繞今年世界知識產權日的主題“變革的動力:女性參與創新創造”,將舉行“知識產權女性座談會”,邀請在知識產權審判領域中的優秀女法官代表,以及來自學術界、企業界的杰出女性代表,暢談心得,共同思考如何在新時代為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驅動創新發展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