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注商標已非個案,如何避免被商標搶注
隨著越來越多的“Made in China”走出國門,不管是因為第三方跨境電商平臺的要求,又或是中國制造企業本身品牌化發展的需要,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選擇在海外注冊、申請商標。
申請海外商標,在進行本土化經營時固然有諸多便利,但這其中也有不少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坑,稍有不慎可能就會給賣家帶來巨大損失。
商標的保護是具有地域性的,同一個商標同一個品牌,在哪里注冊、申請,就只能受注冊地的商標保護,而在其他地區,別人亦可用同樣商標進行注冊。
“以蘋果公司為例,蘋果旗下產品ipad最初在中國銷售時,并未取得中國的商標權,因為ipad這個名字當時已經被深圳唯冠科技所有,受中國法律保護,蘋果公司在未取得中國商標權的情況下以ipad的名字在中國銷售了一年,隨后便被深圳唯冠投訴,最終蘋果公司是付出了六千萬美金的代價,買斷了ipad在中國的商標權。”張劍介紹道。
張劍表示,商標在外國被搶注的現象很普遍,通常是兩種情況:
一種可能是無意之舉,abc的商標在歐美注冊使用,恰好日本也有人喜歡abc的名字,剛好也在日本進行了注冊,等歐美的abc再進入日本市場時,商標就已經被人注冊了。
另一種則是有意為之的“賭博”行為,就如上文所述,有些人鉆空子,把亞馬遜歐美站發展的不錯的,同時還沒在日本進行商標注冊的牌子,預先在日本進行注冊。如果賣家不在日本市場發展,那他也沒辦法;但如果將來賣家進入日本市場銷售,那他的“賭博”就贏了,會對賣家進行各種敲詐,這種行為雖然不道德,但受法律保護。
當然,如果不幸中招,被商標搶注人敲詐勒索時,通常處理的方式只有兩種,一種是改名字改商標,以新的品牌形象再進入新市場;另一種則是選擇支付費用贖回商標,和對方談判,如果最終的費用能夠接受,就付款。
對于走法律途徑,張劍表示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不過可以嘗試——從商標公報的發行日期開始2個月內,向專利局提出注冊異議申述后,日本專利局會將副本發送給該商標的權利人。并針對異議申請材料進行審查,在異議理由不成立的情況下,會做出維持注冊的認定。如果認為的理由恰當,會將撤銷理由通知發給該商標的權利人,并聽取權利人的意見。依案件的具體情況,平均處理期為8個月。而撤銷對方商標則可以從以下七個理由著手提起:
近似混淆;缺乏顯著性;錯誤聯系;沒有真實使用意圖;連續三年未使用;欺騙行為;淡化馳名商標。
“商標的注冊講究的是優先性,就算你是個百年老字號,但別人在線注冊了你的商標,他就受法律保護,你就不能用。就如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欄目,后來改名“緣來非誠勿擾”,原因就是一個溫州的老板把‘非誠勿擾’這一名字申請注冊,不讓江蘇衛視使用,江蘇衛視那么大的體量都搞不過,更何況我們是個賣家,還身處國外。所以,提前布局,提前注冊商標才是根本的解決方法。”張劍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