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北斗、天問商標都被碰瓷兒了?需加大商標搶注管理
北斗三號與天問一號相繼發射成功,彰顯了中國的科學技術水平,讓無數中國人為之感動與自豪。
在我們的歡呼還未結束的時候,媒體發現了"偽北斗App"。
原來,記者在蘋果應用商城發現了一款名為"北斗導航-高清衛星地圖蘋果版"的APP,調查發現此款APP的開發者為逗趣互聯科技有限公司。不過該公司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從未開發過App,其業務與北斗也沒有任何關聯。
事實上,科學家科普過,使用北斗導航定位系統不用下載任何APP,只要手機支持北斗定位,用戶就已在不知不覺中使用了北斗技術。北斗導航定位系統≠北斗地圖,二者并沒有任何聯系。
市面上的以北斗名字命名的各種APP簡直就是借機蹭熱度。
多件商標申請,是不是碰瓷兒?
在中國商標網上檢索與北斗相關的商標,共發現4225件商標的申請記錄。中國衛星導航定位應用管理中心以及國家相關研發部門沒有申請其中任何一件商標。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應用管理中心也經常出來發聲明,對于沒有授權使用的機構進行辟謠。
不僅僅是北斗,天眼、天問也有同樣的經歷!
目前,與天眼相關的商標申請有1110件,跟天問相關的商標申請有170件,而直接叫"天問一號"的商標就有5件,都處于等待實質審查階段。
試想一下如果有"天問一號汽水",你會買嗎?
你覺得會是誰生產的呢?
"天眼煙"上市,你會買嗎?
事實上,真的就有 "天眼云煙",此款香煙由中國煙草總公司貴州省公司和紅云紅河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出品,已經上市2年了,并且在2018年就申請注冊了該商標,生產此款煙的目的也是為了向天眼致敬,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并沒有進行過相關授權。
我國重大科學工程,是眾多科學家日夜奮戰的結果,是民族的驕傲,國家的寶貴財富,但品牌被他人頻繁碰瓷兒,也說明了保護不力的情況。
天眼、北斗、天問等科學工程品牌不僅僅在科學界范圍內響亮,在市場上的商用價值也是非常大的,它代表著質量、科學和民族等多種含義,所以才會出現各種碰瓷行為,為了規范市場,保護知識產權,我們應該盡早出臺相關政策和措施去保護科學工程品牌,避免亂用。
例如,在2019年,國家天文臺就注冊了"中國天眼"商標,打響了品牌保護第一戰。2019年4月26日是第十九個世界知識產權日,貴州當地政府還召開了"克度天眼"系列商標知識產權保護與開發座談會,就如何保護開發使用"天眼"商標進行深入討論。
像美國宇航局(簡稱NASA)就很會使用自家商標。開展了一系列"不科學"聯名活動,例如,跟蔻馳、耐克、GU、Supreme……許多品牌合作過。雖然掙到的錢不足以發射半個火箭,但也讓NASA更加接地氣兒,化被動為主動。
在這方面,科學家們也不得不跨界到知識產權領域,像小米、阿里巴巴等企業一樣申請一系列的防御性商標,多方位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必要時要拿起法律武器反擊這些知識產權碰瓷行為。同時,國家政府也應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對科學工程品牌使用方法與方式進行規范,避免監管"縫隙"過大,擾亂市場秩序。